“印度支付宝”为何不灵:印度原生支付是什么意思
为何“印度支付宝”无法发挥作用
**图片说明:** 新德里市场的景象。照片由新华社提供。
**记者连线:**
近日,知名美国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Paytm股份,这一被誉为“印度支付宝”的支付平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损失高达约40%,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软银集团和蚂蚁集团等国际资本也纷纷撤资Paytm。投资者对Paytm在印度复制支付宝金融增长神话的期望已经破灭。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BH国际控股公司以137.1亿卢比(约合16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在Paytm的全部股份,彻底退出了对该公司的投资。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巴菲特在Paytm的五年投资亏损约40%。
成立于2010年的Paytm迅速占领了印度电子支付市场,凭借其独特的线上线下运营模式,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借助印度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潜力,以及借鉴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成功经验,Paytm曾以“印度支付宝”之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2018年,巴菲特以2.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Paytm 3%的股份,这是他首次直接投资印度科技创新领域。巴菲特对这笔投资充满信心,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印度正在经历积极的变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发展潜力,他将积极把握任何良好的投资机会。除了巴菲特,Paytm还吸引了软银、蚂蚁金服和加拿大养老金等国际资本的注意。
然而,Paytm未能给投资者带来预期的回报。2021年11月,Paytm正式在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价便跌破约29美元的发行价。股价持续下跌,2022年触及5.58美元的低点。尽管今年股价有所反弹,涨幅超过60%,但当前股价约为10.73美元,仍远低于首次公开募股水平。据报道,Paytm的主要投资股东,包括软银集团和蚂蚁集团,一直在减持股份。今年8月,蚂蚁集团通过债务转股权大幅降低其投资比例;11月,软银集团宣布计划出售价值2.15亿美元的股份。
短短几年间,Paytm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变成了被主要国际投资者抛弃的对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作为电子支付平台,Paytm缺乏匹配的商业应用系统支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韧性。在Paytm早期发展时期,印度大量人口没有银行账户,现金交易占据主导地位。公司抓住智能手机普及的趋势,推出在线支付水电费等生活费用的应用,并设立大量线下现金充值点,为印度民众提供了“线下充值、线上支付”的便利。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后,其支付范围开始扩展到银行、保险、电商等领域。2016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布“货币 demonetization”命令,停止流通500和1000卢比的高面额纸币,以打击假币。Paytm的市场份额也因此激增,可谓顺应时代潮流。然而,尽管被称为“印度支付宝”,Paytm缺乏类似淘宝这样的自有商业平台支持。国际支付平台如“Apple Pay”和“Amazon Pay”凭借匹配的商业应用迅速抢占其市场份额。受限于此发展瓶颈,Paytm只能依靠巨额的推广投入勉强维持市场份额,迟迟无法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的民族主义政策和舆论导向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在发展过程中,Paytm得到了蚂蚁集团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Paytm在基础框架、二维码技术、反洗钱和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严重依赖蚂蚁集团。然而,近年来,印度政府频繁出台限制中国投资的政策,通过恶意审查为在印度的中国公司创造不公平的商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像蚂蚁集团这样的中国企业被迫减少在印度的投资,对Paytm的运营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受印度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舆论的影响,Paytm被部分印度媒体贴上“中国背景公司”的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市场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Paytm,一些曾希望复制中国企业成功的印度科技创新公司,如被誉为“印度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Snapdeal和被誉为“印度滴滴”的共享出行平台Ola,目前也面临着各种运营困难,让国际投资者感到焦虑。
过去,南非报业集团对腾讯的投资和日本软银集团对阿里巴巴的投资都取得了巨大回报。随着印度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国际投资者似乎看到了同样的潜力,计划重现投资神话。然而,由于印度市场和政策的限制,这些投资者的期望至今未能实现。(由You Ming在伊斯兰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