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aisa 支付网关: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最新回应!
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圆满落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置换现有隐性债务的决议,这一提案由国务院提交。财政部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以下为关键要点概述:
– 提案建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高6万亿元,用于置换现有隐性债务。
– 自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基金财务资源,专门用于债务化解,可累计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 对于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仍按照原合同约定进行偿还。
– 持续保持对新增隐性债务的“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问题进行及时查处和责任追究。
– 近年来,通过密集安排8.4万亿元的置换措施,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使其负担减轻,发展更为顺利。
– 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强科技创新和民生等领域投资的保障。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政策效果,财政部表示:
– 自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总计可达4万亿元。
– 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资源10万亿元。
– 同时,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仍按原合同偿还。
这三项政策共同作用,将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负担从14.3万亿元降至2028年的2.3万亿元,年均消化量从2.86万亿元降至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大大减轻了债务化解压力。
关于置换政策的效果,财政部表示:
目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利息负担较重,不仅存在“违约”风险,还消耗了地方可用的财务资源。在此情况下,实施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在债务化解方面的根本转变:
– 从过去的应急应对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化解;
– 从零星排雷转变为整体风险降低;
– 从对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的“双轨”管理转变为债务的标准化、透明化管理;
– 从注重风险防范转变为风险防范与促进发展并重。
在政策效果上,可以实现“一石二鸟”:
– 一方面,满足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缓解当前的债务化解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近年来,通过密集安排8.4万亿元的置换措施,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使其负担减轻,发展更为顺利。同时,由于法定债务的利率远低于隐性债务,置换将大幅节省地方利息支出,预计五年内可节省约6000亿元。
– 另一方面,帮助地方政府理顺资金链,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实施置换政策:
– 释放出原本用于债务化解的资源,用于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
– 释放出原本受债务化解压力制约的政策空间,加大对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 释放出原本用于债务化解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规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
同时,可以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有利于实体经济。
关于如何防止新的隐性债务产生,以及从根本上解决隐性债务问题,财政部表示: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现有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的隐性债务。财政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保持对新增隐性债务的“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问题进行及时查处和责任追究。主要工作将聚焦三个方面:
– 首先,监测范围将更加全面。财政部正在与相关部门完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机制,监测地方政府还款责任,动态分析、及时预警、预防风险。对于融资平台的运营债务,按照相关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已制定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我们将积极协作,确保现有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实。
– 其次,预算约束将更强。我们将坚持不新增隐性债务的“铁纪律”,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坚决杜绝预算外支出和投资项目。
– 第三,监管问责将更严格。我们将加强新隐性债务线索收集,及时掌握非法举债的新方法和变种,推动监管从事后“灭火修补”向事前“预防”延伸。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非法举债的责任追究制度。
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债务体系。
关于置换现有隐性债务政策实施后,我国政府债务情况及财政政策的下一步考虑,财政部表示:
首先,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政府债务比率远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23年底G20国家的平均政府债务比率为118.2%,其中:日本为249.7%,意大利为134.6%,美国为118.7%,法国为109.9%,加拿大为107.5%,英国为100%,巴西为84.7%,印度为83%,德国为62.7%;G7国家的平均政府债务比率为123.4%。同期,我国政府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包括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债务比率为67.5%。
其次,从债务使用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支出,支持了大量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其中许多项目能够产生持续收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债务偿还资金的重要来源。
总体来看,我国政府仍有一定的债务发行空间。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规划财政政策的下一步,以增强逆周期调节。
一方面,我们将继续确保增量政策的有效实施。今年的增量政策力度较大,经济刺激效果逐渐显现,许多政策效果将在明年继续释放。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已发布的政策,推动尚未发布的政策尽快出台。目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已提交审批,预计很快发布。隐性债务置换即将启动。用于补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发行正在积极推进。财政部正在与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使用专项债券支持闲置土地回收、新增土地储备和购买现有商业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细节,并推动其快速实施。
另一方面,根据明年的经济社会 development 目标,我们将实施更有力的财政政策。
– 首先,积极利用可增加的赤字空间。
– 其次,扩大专项债券发行,拓宽投资范围,提高用作资本的比例。
– 第三,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 第四,增加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扩大消费品更新范围。
– 第五,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强科技创新和民生等领域投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