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 官方网站:印度UPI支付

NIFD 官方网站

全球支付市场的新趋势

作者:周丽萍、周亚平

全球支付市场结构悄然变革

以移动支付为引领的支付方式创新,是否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支付市场的结构?我们可以观察到2015年全球支付市场的内部结构。在市场参与者方面,新的移动支付提供商不断进入市场,打破了PayPal、MasterPass、支付宝等少数几家大型机构的先前主导地位。新的赢家不断涌现,市场结构持续演变。仅在中国市场,包括支付宝、银行卡、网银在线、微信支付、京东支付、百度支付和苹果支付在内的几家机构,现在主导着移动支付市场。从支付工具结构来看,根据《2015年全球支付报告》,2015年初主要支付工具的支付金额和市场占有率大致如表1所示。在区域支付市场方面,全球主要区域支付市场的内部结构大致如表2所示。

总体而言,信用卡支付仍然占全球支付总额的最大份额,其次是新兴的电子钱包,借记卡排名第三。具体来说,信用卡支付量(40%和42%)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总额中最高,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在欧洲、中东和非洲,主要支付方式是借记卡(29%),这也是全球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亚太地区在新兴移动支付方面领先,电子钱包的使用率为34%,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在银行卡支付量方面,北美是全球最高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占市场总额的65%左右,其次是拉丁美洲的49%,欧洲、中东和非洲的42%,以及亚太地区的39%。

在北美这个最发达的金融区域,银行卡支付量是全球最高的;然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银行卡支付量却是最低的。这表明支付市场的发展结构与国家的金融结构不一致,银行卡的使用量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原因很明显:在支付竞争的背后,涉及各种金融机构,包括信用卡发行商和收单机构。

在支付方式的发展方面,区域差异也十分明显。例如,直接借记和电子发票仅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存在,而北美、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没有这些支付方式。《2015年全球支付报告》显示,未来各地区支付市场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包括银行卡支付的减少和银行转账支付的轻微增加。其他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因地区而异,电子钱包在拉丁美洲以外的地区可能看到支付量的增加,而现金和预付费方式的发展趋势可能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电子钱包的支付量将继续增加,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但增长速度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快。随着支付系统的内部竞争和结构变化,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借记卡和信用卡)可能通过近场通信(NFC)等新技术稳定其市场份额,从而在未来5-10年内在全球支付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支付技术发展和应用持续演变

移动支付技术和各种分析算法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全球支付行业的传统结构。在哪里购物以及如何支付,已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并正在被深入探索。全球对金融技术的投资持续增加,数字货币技术日趋成熟。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技术的总投资显示出年复合增长率三倍,2013年达到约29.7亿美元,2014年达到120亿美元。到2020年,总投资预计将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亚洲国家(如中国和日本)由于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接受度提高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改善,金融技术的投资有所增加。支付技术发展的速度是否可以准确预测(类似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摩尔定律)还有待观察。

从硬件角度来看,智能手机已成为主要的移动支付载体,集成了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其他移动支付工具(如智能手环)仍在不断涌现,但尚未挑战智能手机的领先地位。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

近场通信(NFC)已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技术。NFC源于1983年由沃尔顿发明的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它使得数字相机、PDA、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多个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移动支付在2012年NFC智能手机进入市场后开始发展,并已成为移动运营商和移动支付平台的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和卡组织如Visa是NFC移动支付的最新领先者和竞争对手。

生物识别认证可能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安全技术。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效率不断提高,准确识别个人身份信息已成为确保移动支付安全的关键前提。自1891年指纹识别技术的发明以来,生物识别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最新技术包括DNA、指纹、声音、面部特征和静脉识别。其中,指纹和手形识别机具有最成熟的商业应用。日益高效的点对点支付模式需要高度准确的个人识别技术,使得以前在高度机密情况下使用的生物特征成为最佳选择之一。尽管目前尚未广泛推广,但其发展趋势明显,主要移动运营商、支付机构和他人正在投资这项安全技术。

移动云计算已经开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自2007年以来,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并变得流行。NFC等创新支付技术直接挑战了移动设备的有限计算能力,从而为移动云计算创造了新的机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平台,移动云计算可以为移动设备中的各种应用(如支付)提供更好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服务。随着移动支付等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云计算将突出其强大的功能,持续降低智能设备的计算负担。当然,这也需要更高的互联网传输速度和质量,这是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

一个复杂的支付系统正在悄然形成

支付不再仅仅是公共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近年来,它逐渐成为商业模式和新的营销手段的一部分。市场竞争远未结束。新的参与者(如第三方支付和各种移动支付、网络电子钱包如Android Pay)继续进入支付市场,而现有参与者(如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尚未被击败。相反,他们通过技术和业务合作以新的形式(如银行网络电子钱包)重返市场,使支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通过移动支付技术、信用卡系统、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和传统业务的深度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支付系统,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

当各种支付机构掌握尖端支付技术并有能力提供高效的支付服务时,对支付场景(远程和现场支付)的竞争不可避免。消费者对特定支付场景的偏好、适应性和粘性越高,提供该场景的机构在未来支付系统中成为主导力量的可能性就越大。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是首先打破传统现场支付场景并专注于第三方支付以扩展到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其服务能力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商业机构接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邀请,提供现场第三方支付服务,传统的信用卡市场和其传统的现场支付场景真正开始面临激烈冲击。

如今,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积累大量资金并拥有必要的资本来扩大商业信用,各种传统信用卡替代品的出现几乎不可避免。例如,PayPal旗下的Affirm公司、苹果支付以及国内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可以在消费交易中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用贷款。这不仅直接增加了商家的销售额和利润,也节省了消费者延迟消费的成本。当然,消费者必须为此高效的服务支付相应的利息。这一创新的直接影响是,客户逐渐减少对银行信用账户的依赖,增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金融属性,并有可能侵蚀经济系统的原始商业模式,改变金融结构和商业社会规则,增强数字货币实现的可能。

信用卡替代品的便利性和其支付服务对传统信用卡造成了致命打击。因此,信用卡供应商也在反击。2015年,借助新的近场支付技术,全球信用卡供应商试图增加客户对信用卡的使用和粘性。美国支付行业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趋势。在《2015年高级支付报告》中,关于“哪些机构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增长?”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卡网络如美国运通(82%)、移动运营商(78%)、PayPal(76%)、第三方支付机构(73%)、新互联网公司(72%)、银行和金融机构(72%)、谷歌(68%)、商家(63%)、初创公司(62%)和移动网络运营商(53%)。简而言之,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美国移动支付的新增长引擎是信用卡机构,其次是手机制造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移动网络运营商。这也大致反映了全球支付市场的当前竞争结构,尽管在具体国家存在细微差异。

数字货币长期生存基础不断加强

无论支付市场的内部结构如何变化,可以肯定的是,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更高的支付服务效率,巩固了数字货币长期生存的基础。数字货币最初出现的根本目的是去中介化,即减少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如现金到非现金账户转换、货币兑换等)的多重货币交换链,以节省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换效率。任何数字货币要长期生存并被消费者接受,都需要在消费者群体中培养一些基本消费习惯,如非现金支付消费,以增加消费者对数字货币交易的依赖。比特币在许多国家交易失败的原因是其投机交易量远远高于其基本消费交易量,没有培养出高度依赖的消费者群体,也没有形成生存的坚实基础。

全球范围内,受移动支付驱动的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卡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手机制造商等)正在经历深刻的创新。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在数字货币的实际体验中获益。数字货币不再是理论上的新奇事物,也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讨论和大规模的金融交易;它开始渗透到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正在传播。尽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数字货币在该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它不是唯一因素。今天,数字货币创新已经达到各个国家的终端消费者。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实现无现金社会,更多的国家渴望尝试。大多数国家都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同时稳步发展各种金融基础设施,总体提高国家金融系统的服务水平。总的来说,全球移动支付的创新发展显著巩固了数字货币发展的基础,推动更多国家在未来走向无现金社会。

表3是花旗银行编制的全球数字货币指数排名,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如表3所示。花旗银行根据得分排名,将每个国家(地区)的数字货币阶段分为“实质性准备阶段”(1-23)、“过渡阶段”(24-45)、“形成阶段”(46-68)和“初始阶段”(69-90)。每个国家(地区)在数字货币过程中的得分指数与其国内政策和金融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以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的国家(地区)为例,每个领先国家(地区)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芬兰排名第一,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支付技术和金融创新的适应性很强;新加坡排名第二,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监管规划和政府资金数字化良好,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美国排名第三,创新环境活跃,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最新技术的扩散率很高,B2C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美国多样化的消费者基础导致对数字货币的适应性较差,而瑞典拥有广泛的ICT基础设施,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的适应性很高;香港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监管自由化,电信和零售部门对数字货币的适应性很高;挪威排名第六,零售部门和消费者对数字货币的偏好很高,英国对零售商业机构和消费者对数字货币的偏好很高,政府有关于向数字货币过渡的政策,但其当前的ICT基础设施对创新的适应性较差;荷兰政府资金高度数字化,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的适应性很高,但与英国一样,其ICT基础设施对创新的适应性较差;日本拥有具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和电信部门,但文化偏见导致现金使用率很高;瑞士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和商业机构对创新的接受度很高,但其他市场对创新的适应性较差;丹麦排名第十一,零售部门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很高,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以增强数字货币的声誉;德国市场竞争适度,商业机构对各种创新的适应性很强,但现金使用率仍然很高;奥地利市场竞争适度,电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准备很高,通过本地创新和企业关系提高其声誉;加拿大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自由度很高,金融服务可用性和适应性很高,但类似市场的ICT基础设施对创新的适应性较差。

中国排名第39位,处于数字货币的过渡阶段。报告显示,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的优势在于其适宜的创新环境和政府资金流的高度数字化,而其劣势是电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准备不足。

总体而言,2015年,全球支付系统发展迅速,支付市场结构在市场竞争面前持续变化。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超过了预期,近场支付等创新技术的应用速度非常快,巩固了数字货币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