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印度给割韭菜www.deekpay.com

## 印度:割韭菜的“高手”? “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如今,连巴菲特也成为了“割韭菜”的对象。近期,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仓了其在印度“支付宝”Paytm的股份,每股亏损达31%。 这并非个例。此前,小米、OPPO、vivo等中国企业,以及沃尔玛、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国际巨头,都曾在印度遭遇过税收方面的“刁难”。 那么,为何印度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割韭菜”? 原因之一,是印度的电子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尚未形成垄断格局。 与国内支付宝、微信支付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同,印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众多,包括PhonePe、Paytm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家都在烧钱抢占市场,导致盈利空间有限。 原因之二,是印度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同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一样,印度的互联网发展也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阶段。然而,印度监管的缺失,却给了企业“浑水摸鱼”的机会,也给其“割韭菜”提供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政策并非针对中国企业,而是对所有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这也警示着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务必做好风险防控,避免成为“割韭菜”的对象。 除了印度“割韭菜”的现象,近期还有以下值得关注的热点: 中概股近期上涨,但对国内A股市场影响较小。 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成立智能驾驶公司,市场反应积极。 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利好出境旅游。 中资跨境电商平台崛起,助力中国制造出海。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