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free 支付网关:印度“支付宝”找到中国样板
在新德里,印度的一家小型干果店已经开始接受移动扫码支付,柜台处展示了一个Paytm的二维码供顾客使用。照片由邹松拍摄。
“在硅谷,我去演讲;在中国,我来学习,”印度版支付宝Paytm的总裁Vijay Shekhar Sharma在与本报记者的访谈中说道。过去两年里,他频繁访问杭州,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那里获得了两轮融资,积极引入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和经验。在他看来,像淘宝和支付宝这样的公司,在杭州诞生,已经成为全球数字金融领域的典范,中国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
发展的驱动力在于不平衡的金融服务体系。
两年前,由Vijay创立的Paytm还只是一个提供手机充值和简单电商服务的网站。如今,它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移动钱包和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拥有超过1.4亿用户,市值超过50亿美元。
推动Paytm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印度不平衡的金融服务体系。Vijay解释说,目前印度市场上有2000万张信用卡和3亿张借记卡,但只有120万台可供使用的终端。对于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口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许多农村地区的人们甚至没有银行卡。与金融体系建设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繁荣的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达到10亿用户。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Vijay表示。随着Paytm功能的不断扩展,印度人不仅可以通过移动钱包购物和预订服务,还可以将资金存入移动银行。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将钱转账给远方的家人。
如今,Paytm已经遍布印度的许多地方,出租车服务、燃油购买、电影票和酒店预订等服务都加入了移动支付的潮流。然而,在一个现金交易仍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说服人们扫码支付并非易事。蚂蚁金服印度Paytm项目的负责人陈岩表示,印度商家和顾客对扫码支付还相对陌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
—
合作升级——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
起初,即使是从事移动支付的Paytm,对在中国流行的扫码支付方式也持怀疑态度。2015年初,陈岩邀请Paytm整个管理团队来到杭州,亲眼见证了扫码支付在街头巷尾的便利和普及。
商业模式和理念的契合使得Paytm找到了中国的模板,而蚂蚁金服的母公司支付宝也看到了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向Paytm投资了总计6.8亿美元,并组建了一个大约20人的跨部门团队,每周飞往Paytm总部,帮助提升平台在系统架构转型、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以及数据能力建设方面的能力。
在系统架构方面,Paytm平台每天处理数百万笔交易,而中国的支付宝每秒可以处理高达8.5万笔交易。在风险控制体系方面,印度的“支付宝”只有十几条规则,几乎处于“裸奔”状态,面对日益频繁的网络欺诈,平台运营非常具有挑战性。在支付场景设计方面,支付宝超过10年的经验为Paytm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对于Paytm的4000到5000名员工来说,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向中国同行学习是“非常酷”的。
经过半年的探索和磨合,印度的“支付宝”不仅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显著提高了系统承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正如蚂蚁金服印度项目支持团队所预测的,尽管当地人的支付习惯仍需培养,但今天的Paytm与支付宝早期非常相似,共性远大于差异。
—
普惠金融——金融体系创新是唯一的前进道路。
正如支付宝的发展轨迹,Paytm的未来不仅限于移动钱包。扩大移动银行服务,利用移动终端将更广泛的印度人口纳入金融体系是他们的下一个阶段目标。印度工业联合会工业政策主管Dhanesh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aytm是印度首批获准开设支付银行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之一,这表明政府支持和重视印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他还分析说,由于向公众分发银行卡效率低下以及农村地区银行系统扩展缓慢,印度实现普惠金融目标最好的方式是依靠移动互联网,这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中印合作可谓天作之合。
普惠金融的概念起源于孟加拉国格莱恩银行行长穆罕默德·尤纳斯,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获得金融服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这一目标,金融体系创新是唯一的前进道路。中印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合作,特别是利用数字便利使金融服务惠及人民,可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
印度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Chayan Thomas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金融体系创新方面,中国无疑是世界领先者。中国的经验已经证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在金融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Chayan教授还强调,中国在印度实践数字普惠金融标准非常重要,两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市场潜力将推动这一事业迈向更高阶段;支付宝与Paytm的深入合作意味着中印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连接。(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