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支付网关:从改变传统支付习惯开始——中国企业助推印度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国际在线新闻(记者薛媛、何星宇报道):2017年中国新经济海外发展论坛及第二届中国印度互联网对话会议于3月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家与投资者齐聚一堂,聚焦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国际扩张以及中印互联网领域的共赢合作。在电子商务、物流和消费者论坛上,中印两国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代表分享了印度电子商务、物流以及互联网消费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包括电子商务和物流,已逐步成熟并具备了向外投资的能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市场逐渐成熟,中国的电子商务和物流公司开始寻求海外发展。
2014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上任后,积极推动“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智慧城市”等政策,并开始简化商业和服务税制,希望吸引投资,发展印度的制造业,推动经济转型,改善基础设施,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似。
据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电子商务当前市场规模约为2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190亿美元,拥有3.2亿的网络消费群体。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印度用户的平均在线消费为247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464美元。此外,2013年至2015年间,印度在线卖家数量增长了9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亿。
阿里巴巴B2B海外供应商发展部总经理张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就像十年前的中国一样,印度迫切需要外国商品和推广自己的产品海外。阿里巴巴B2B的平台专注于印度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目前,阿里巴巴在印度拥有450万注册用户,成为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许多小企业通过我们在欧洲、美国和迪拜的平台接到大量订单。他们开玩笑说,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查看网上是否有买家留言或订单。”
国美互联网海外业务部负责人孟连华介绍,今年4月,国美将在印度推出首个社交网络分享消费平台,迈出海外第一步。“在中国,社交电商或社交分享业务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印度,这可能还是一个相对先进的模式。”
推动新模型、改变或创造新的消费习惯总是充满挑战,但国美对印度市场保持着“相对乐观”的态度。
然而,中国电子商务在印度的国际扩张并非一帆风顺。当地消费观念滞后、支付方式陈旧、物流缓慢、互联网和硬件设施落后,以及仓储设施不足,都是印度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印度电子商务行业,货到付款甚至交付后现金支付的方式占据了所有支付方式的80%,这种支付方式推高了平台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了电子商务的利润率,而第三方电子钱包支付的比例仅为0.5%。
2016年11月,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全国范围内废除500和1000卢比纸币,消费者不得不改变支付习惯,逐渐接受银行卡和电子支付等新的支付方式。印度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应用Instamojo的CEO萨姆帕特在会议上表示,像Instamojo这样的电子支付公司从中受益匪浅。“自从‘废钞运动’以来,每天都有近万家小企业开始使用我们的支付软件。以前,大家都喜欢现金支付,但现在他们开始使用数字支付,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印度政府推出了“人民财富计划”,扩大银行服务覆盖范围。自该计划实施以来,超过1.1亿印度公民获得了借记卡。传统银行也开始提供快速电子支付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在线购物需求。
此外,印度国家支付公司去年4月推出了统一支付接口(UPI)。该系统将连接多家会员银行,实现统一的在线支付和账户管理,支持跨行交易。这些措施有望改变消费者对现金的依赖,培养在线支付习惯。
印度最大物流公司Delhivery的联合创始人帕维什表示,物流行业的增长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统计显示,去年中国的物流行业处理了超过300亿件货物,而印度仅有4亿件。印度物流行业的潜力亟待挖掘。“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我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变化,至少比印度领先7到10年。我认为印度企业可以从中国学到两件事:首先是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成本效益;其次是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印度学生分期消费和小额贷款平台Crazybee的联合创始人万鸿表示,他在印度工作多年,对市场非常熟悉。“我在印度工作了7年,加上近2年的创业经历。印度和中国是非常相似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文化、商业模式或竞争策略能在任何国家成功复制,我相信印度是最有可能的候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