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rabPay到TNG:马来西亚支付发展简史

从GrabPay到TNG:马来西亚支付发展简史

马来西亚的电子支付市场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变革,从传统的现金交易逐步转向数字钱包和移动支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GrabPayTouch ‘n Go (TNG) eWallet成为两大主导平台,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进程。以下是马来西亚电子支付发展的关键节点:


1. 早期阶段:现金为主的时代

  • 2010年之前:马来西亚高度依赖现金交易,信用卡和借记卡普及率有限。
  • 银行转账与在线支付:Maybank2u、CIMB Click等网银服务是早期电子支付的雏形。

2. GrabPay的崛起(2017年后)

  • 背景:东南亚超级应用Grab在2017年推出GrabPay,最初作为其打车服务的附加功能。
  • 扩张策略
    • 通过补贴(如返现、折扣)吸引用户。
    • 整合餐饮、外卖、零售等场景。
    • 支持P2P转账和二维码支付。
  • 挑战
    需与本地化程度更高的TNG竞争。

3. Touch ‘n Go eWallet的本土优势

  • TNG原本是交通卡(高速公路、公交),后由蚂蚁集团投资升级为数字钱包(2017年)。
    特点:

    • NFC技术兼容原有交通卡功能
      -政府合作项目如“e-Tunai Rakyat”(2020年发放消费券)
      -广泛接入线下商户和小摊贩

4.其他重要玩家
Boost (Axiata旗下)
ShopeePay (电商场景驱动)

5.*监管与未来趋势
Bank Negara推动DuitNow QR标准化
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计划中

5. 监管与未来趋势

(1) 标准化与互联互通:DuitNow QR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 BNM)推动支付系统统一,于2019年推出 DuitNow QR,成为全国通用的二维码支付标准。

  • 作用:打破不同电子钱包间的壁垒(如GrabPay、TNG、Boost等均可扫描同一QR码付款)。
  • 跨境扩展:2022年起支持与泰国(PromptPay)、印尼(QRIS)等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

(2) 先买后付(BNPL)的兴起

  • GrabPay Later、Atome、Split等平台提供分期付款服务,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 BNM在2023年加强监管,要求BNPL提供商进行信用评估,防止过度借贷。

(3) 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计划

马来西亚央行正在测试“数字令吉”(Digital Ringgit),目标包括:
批发型CBDC (用于银行间结算) → 提升金融体系效率;
✅ 零售型CBDC研究阶段 →可能替代部分现金交易;
⏳预计2030年前逐步落地。


6. GrabPay vs TNG eWallet: 当前竞争格局

GrabPay (跨国背景) TNG eWallet (本土龙头)
优势 – Grab生态整合(打车/外卖)
-跨境支付(新/菲/泰)
-交通场景垄断(高速/公交)
-政府合作项目多
挑战 本地化程度不足 需应对Shopee/Grab补贴战

[7]未来三大方向

1️⃣ 超级App内卷 (如Shopee加入金融业务);
2️⃣ 无现金社会政策 (政府目标2026年80%交易数字化);
3️⃣ AI+支付 (欺诈检测、个性化推荐)。


📌总结来说,从GrabPay和TNG的竞争到国家主导的DuitNow QR标准化进程可以看出——大马正加速迈向无现金社会但仍在平衡创新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