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developments in payments policy from the Bank of Thailand

泰国央行(Bank of Thailand, BOT)近年来在支付政策领域持续推动创新与监管升级,以下是截至2023年的最新动态及关键举措:


1. 快速支付系统「PromptPay」的深化推广

  • 跨境互联:泰国与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推进二维码支付互联(如泰国-马来西亚的「PromptPay-DuitNow」联动),支持实时跨境转账。
  • 使用场景扩展:PromptPay已覆盖小微商户、公共交通(如曼谷BTS)、政府福利发放等领域,用户数突破6000万(占人口85%以上)。

2. 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监管框架

  • 零售型CBDC试点:BOT于2023年启动「数字泰铢」(Digital Baht)零售端测试,重点评估小额支付的可行性与风险。
  • 稳定币合规化:要求所有泰铢锚定型稳定币发行方需获得BOT许可,并遵守储备金和反洗钱规定。

3. 修订《支付系统法案》

  • 新规将非银行机构(如电子钱包、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更严格的监管范围:
    • 提高资本金要求。
    • 明确用户资金需托管在指定银行账户。
    • 强化数据本地化与网络安全标准。

4. 「国家即时结算系统」(BAHTNET)升级

  • BAHTNET计划于2024年实现24/7全天候运行,提升企业大额支付的效率。

5. KYC/AML强化措施

  • 数字身份验证: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如面部识别)用于电子钱包开户。

6. 跨境支付合作与区域金融一体化

  • 东盟快速支付互联(QR Payment Linkage):泰国央行积极推动与新加坡(PayNow)、马来西亚(DuitNow)等国家的二维码支付互通,目标是实现区域内无缝小额跨境转账。
  • 泰铢-人民币直接结算:与中国央行合作,鼓励企业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7. 电子钱包和数字银行的监管升级

  • 数字银行牌照发放:BOT计划在2024年颁发首批3张数字银行牌照,允许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服务。申请方需满足严格的资本要求(最低50亿泰铢)。
  • 电子钱包限额调整:部分KYC级别较低的电子钱包可能面临更严格的交易上限管控,以防范洗钱风险。

8. 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框架推进

  • BOT正在制定API标准,要求银行向第三方服务商安全共享客户数据(需用户授权),促进创新支付解决方案的竞争与发展。

9. 反欺诈与消费者保护措施

  • SIM卡绑定实名制:所有电子支付账户必须绑定经过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 交易监控强化:大额或异常转账将触发额外验证步骤(如OTP+生物识别)。

10. ESG与普惠金融政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