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IMF"发生冲突":印度三方支付有哪些平台
由杨荣撰写,Observer.com 原创报道
12月31日,Nikkei Asia 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印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卢比稳定性发生冲突”的报道。该报道突显了IMF与印度在卢比管理问题上的分歧。IMF认为印度过度干预汇率,而印度则强烈反对这一观点,认为评估结果不公平。市场担忧,这场争端可能会破坏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作为与印度进行的第四条款磋商的一部分,IMF于12月18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印度经济状况的年度报告,涵盖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的时期。报告指出印度经济的某些基本优势,提到整体通胀率呈现适度下降,经常账户赤字预计将改善,未来增长前景依然稳健。
第四条款磋商是IMF对其成员国经济表现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的年度常规评估。通常情况下,对于没有问题的国家,磋商能够顺利结束,但这次令市场参与者感到惊讶的是关于卢比的冲突。在这份报告中,IMF将印度的实际汇率制度从“浮动”调整为“稳定安排”。《印度快报》于19日报道称,印度储备银行(RBI)反对这一分类。
目前,IMF对汇率安排的分类将国家分为三大类和一个剩余项,共计十个子项。这些分类按照汇率弹性从小到大排序:硬挂钩、软挂钩(包括稳定安排)、浮动汇率(包括浮动和自由浮动),以及其他管理(剩余项,无法归类到上述任何一项)。
报告指出,IMF认为印度已经从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为由国家控制的汇率管理制度。此外,印度在出售美元方面的干预超过了IMF官员认为必要的程度。
根据IMF报告,“汇率灵活性应是对抗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干预应限于解决市场混乱状况。”然而,在报告覆盖的期间,“卢比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范围非常狭窄,表明外汇干预(FXI)可能超过了解决市场混乱状况所需的水平。”
然而,RBI表示,IMF改变印度汇率制度的分类是“不正确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并“强烈反对IMF工作人员的评估”。印度官员反驳报告,认为IMF不了解印度的国内需求,由于进口通胀是影响印度整体通胀的关键因素,中央银行必须积极管理卢比波动。
根据RBI的说法,IMF有选择性地使用数据,其评估“是短期的,仅限于过去6-8个月。如果从2-5年的长期角度来看,IMF工作人员的评估将是不充分的。”印度媒体指出,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卢比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在80.88至83.42之间。自那时以来,这一范围已缩小至82.90-83.42,预期波动降至十多年来最低点。
Nikkei Asia网站指出,印度作为全球南方新兴国家领导者的定位与IMF之间的冲突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早有预警。2022年,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在73至83之间大幅波动,自2023年初以来,这一范围变为81-84。“即使是像IMF工作人员这样的专业分析师也可能怀疑当前市场被操纵。”
报告分析认为,RBI未来如何处理汇率问题将成为外国投资者决定增加投资的一个因素。即使卢比汇率较低,波动有限也使得投资者更容易预测回报并降低风险,从而使得投资更加可行。相反,如果停止任何干预,卢比贬值将推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但也将使近年来积极发展的印度制造业在出口方面更具竞争力。
原标题:“印度与IMF之间的冲突”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